2009年6月20日 星期六

轉貼:Uonline大學線上 對南飛‧嚼事的報導

轉貼:Uonline大學線上 對南飛‧嚼事的報導
http://www.uonline.nccu.edu.tw/index.asp?sec=5

一人一故事劇場 即興演繹觀眾心聲

舞台上,一名孩子訴說自己愛酗酒的母親會在酒後責打他。某天他受不了,獨自跑到河邊,在雨中怒吼:「為什麼是我?為什麼媽媽要喝酒?」哭累了的他倒在石頭上睡著,深夜裡弟弟找到他,兄弟倆走在漆黑的路上,繼續過著重複的生活…… 

舞台旁,演員聽完故事後,隨即以簡單的肢體動作演出孩子的心聲。表演時,演員對著觀眾說:「我們無法選擇父母,但我只想要過平靜的日子……」一語道盡孩子內心的渴望。此時,在場的人皆熱淚盈眶,這就是一人一故事劇場感動人心的力量。

一人一故事劇場(Playback Theatre)是一種即興互動式的表演,由現場觀眾訴說自身的感受或故事,演員透過即席演出,將表演當成一份禮物,送給說故事的人。因此,沒有觀眾就沒有一人一故事劇場。

為了可以即興演出觀眾的故事,一人一故事劇場有十餘種基礎形式,例如「三句話」代表三位演員須各自演出,一人用一句話呈現故事。此外,演員通常使用彩色的布來表達抽象概念。劇場內有一名主持人,他須判斷故事內容並選擇形式,演員及樂師則進行表演。

在全球已有卅多年歷史的一人一故事劇場,已推行至五十多個國家。目前在台灣則由「一一擬爾劇團」透過定期演出,將一人一故事劇場推展至各地。除演出外,工作坊也是劇團推廣的方式之一。由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系講師高伃貞創立的「悅萃坊」,藉工作坊讓民眾了解一人一故事劇場,也邀請國外老師來台授課。高伃貞說,唯有團員的能力整體提升,一人一故事劇場才得以推展。

南大生望紮根社區 咀嚼生命故事

緣於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熱愛,一群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所學生結合社會人士,於去年十一月成立「南飛.嚼事」劇團,團名則是重組「絕非難事」四個字,以表現他們的決心。由於南部幾乎無經營一人一故事的劇團,「南飛.嚼事」希望由南部起飛,以咀嚼他人生命故事作為回饋,在南台灣推廣一人一故事劇場。

「南飛.嚼事」的課程內容皆由團員自訂,並定期進行團練。過程中除了練習技巧,團員也會互相演出彼此的生活經驗。

團員宋育如提到,某次她在騎車時莫名其妙被另一名機車騎士狂按喇叭,還擦撞到她的後照鏡,令她心情不佳。團員利用「流動塑像」呈現宋育如與機車騎士發生衝突的場景,她說:「看到別人精準地演出自己的故事或情緒,有種被接納、理解的感覺。」

由於劇團剛成立不久,團員又多為學生,不僅人員流動性較高,對於表演技巧的掌握也需加強。團長武君怡表示,雖然「南飛.嚼事」目前仍以服務自身團員為主,但也陸續洽談國外講師來台舉行工作坊,精進團員演出實力。

目前南大戲劇創作與應用系也致力於推廣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教育。該系助理教授厲復平表示,系上特別針對一人一故事劇場設計相關課程,也邀請國外學者帶領短期工作坊,使一人一故事劇場紮根於社區。

除南大外,其他大學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教育不多,僅止於介紹性課程。該系講師高伃貞說,台北藝術大學曾邀她辦理短期工作坊,但未發展成一門完整課程。

互動似好友交心 表演難容納太多觀眾

今年夏季,一一擬爾劇團將舉辦一人一故事劇場亞洲聚會,邀請亞洲地區各劇團來台交流,創造共同成長的機會。因一人一故事劇場由一段段觀眾的故事組成,每場表演無法容納太多觀眾,是無法向大眾推廣的原因之一。厲復平提到,它的特質接近於好友間的交心與分享,不像票房好的戲劇在短時間內形成風潮,但又迅速結束。

香港的一人一故事劇場較台灣發展蓬勃,除成立一人一故事劇場學校,也會定期整理一人一故事劇場相關文獻,且有固定演出;而台灣則少將演出經驗轉換成文字。高伃貞表示,許多人為推廣而努力,卻乏人記錄此段歷程或提供出版機會。雖有團員會在部落格書寫,但大多是個人經驗及感受,缺乏脈絡紀錄。

即使如此,高伃貞並不擔心一人一故事劇場發展的步調過緩。她表示,演出經驗是慢慢累積的。厲復平也說:「持續、穩定的漸進發展,對一人一故事劇場的推展更為健康而長遠。」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